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预测市场中大约存在25%的清洗交易,这一发现引发了市场对在资本狂热背景下该赛道真实性的怀疑。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预测市场中约有25%的交易可能是洗盘交易,这一发现引发了市场对该领域真实性的质疑,尤其是在资本狂热推动下。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Bitpush,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让“预测市场”这个曾被视作前沿创新的领域再次陷入争议。

这份论文分析了区块链平台 Polymarket 近两年的交易数据,发现大约25%的成交可能涉嫌洗盘交易 —— 即同一主体在自己账户之间反复买卖,从而虚构交易活跃度。在一些热点事件周,如美国大选或体育总决赛期间,这一比例甚至高达60%。


虽然这份研究尚未经过正式的同行评审,但已经揭示了预测市场背后的一些潜在问题。过去半年中,这一赛道的热度几乎“肉眼可见”:监管逐步放宽、大型机构纷纷入场、资本狂潮涌动、政治因素加持……预测市场正逐渐成为2025年最受关注的“金融新物种”之一。
预测市场的核心玩法其实并不复杂:用户可以对“特朗普能否赢得总统选举”“美联储是否会降息”“下一届诺贝尔奖得主的国籍”等事件进行押注,平台根据交易双方的价格反映出“市场概率”,被视作“集体智慧”的体现。
2025年,这种“用金钱投票”的方式迎来了三大爆发点:
监管政策的放宽
今年5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撤销了对Kalshi的起诉,正式确认预测合约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法交易。
9月,CFTC又向Polymarket发出“不执法声明”(No-Action Letter),允许其重新在美国市场运营。
这意味着预测市场正逐步走出灰色地带,变得更加透明合规,为资本的入场扫清了障碍。
资本注入与政治影响
资本的热潮随之而来:
8月,Polymarket获得特朗普长子Donald Trump Jr.参股的1789 Capital投资;

接着,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于9月投资20亿美元,提升Polymarket估值至80亿美元;同时,10月,竞争平台Kalshi在a16z和红杉资本的领投下估值已突破50亿美元。资本热情依旧高涨。
据彭博社最新消息,Polymarket正计划募资,目标估值达120亿至150亿美元,而Kalshi的估值也已突破100亿美元。
在这股资本狂潮背后,政治因素的深度介入也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推动“市场友好”的监管环境,为预测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CFTC政策的转变、ICE的巨大投资,市场普遍解读为政策支持的信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家族的积极参与:Donald Trump Jr.不仅投资Polymarket,还担任Kalshi的顾问;

同时,ICE首席执行官Jeff Sprecher(其妻是前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局长Kelly Loeffler)也亲自主导了对Polymarket的投资;特朗普旗下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也宣布计划推出加密预测平台“Truth Predict”。
资本、政策和家族影响力的合力,正推动预测市场逐步走向主流金融体系。
10月,谷歌宣布将在Google Finance平台上整合Polymarket和Kalshi的实时预测数据,当用户搜索“2028年谁将成为总统”或“美联储降息概率”时,将在搜索结果中看到预测市场的动态数据。这是预测市场首次被嵌入到全球最大信息入口,成为公共信息流的一部分。

虽然谷歌对合作细节未予披露,但这标志着预测市场进入主流场景的关键一步:从“币圈玩家的对赌工具”,变成普通用户和媒体都能引用的真实数据产品。
2025年10月,Polymarket的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单月成交超过30亿美元,用户数比9月份增长了93.7%。

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Polymarket在2024至2025年间约有四分之一的成交呈现异常,表现为账户之间频繁对倒、成交时间极短、几乎无持仓结算。这些特征与NFT市场中的“刷量”行为非常相似。
研究者推测,预测市场中的洗盘行为主要动因包括:
① 为争取未来空投或奖励积分;
② 为制造市场热度,吸引新用户;
③ 个别做市商通过“假成交”维持价格稳定。
换句话说,一些操盘者可能为了制造繁荣、抢夺奖励,反复进行虚假交易。这在加密行业并不陌生:从NFT到DeFi,类似的“刷数据”行为屡见不鲜。尽管如此,行业整体的“虚假交易”比例并未达到最早期币圈的高峰。相比之下:
早期比特币交易所的“虚假量”一度高达70%以上(依据Bitwise 2019年报告)。

在NFT市场中,火热时期洗盘交易比例也在20%到50%之间。

相比之下,Polymarket的“洗水”比例平均为25%,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再加上Kalshi对合规和KYC措施的严格执行,其行业整体的“真实性”已远超早期的币圈水平。从行业整体来看,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交易,但并非灾难性问题。
此外,对于哥大研究的结论,业内也有不同声音。
AWS前工程师 yassinelanda.eth在审阅后提出了反驳意见:
他认为,该研究在方法上存在局限——只依赖链上数据模型,忽略了平台内部更复杂的信号识别机制。像Polymarket这类平台拥有更为先进的系统,用以区分真实用户和机器人/自成交行为,正确识别“有价值”的真实交易。
此外,研究的结论对参数设置非常敏感,实际问题的严重性可能不存在那么高。
他强调,评估预测市场的核心不应只是交易量的大小,而应关注:
这些指标才是真正衡量预测市场品质和信息效率的关键标准。
正如芝加哥大学社会学者莉迪亚·格兰特所言:“预测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美国的信仰体系——让人在巨大不确定中,通过‘下注’来获得虚幻的掌控感。”
这句话精准反映了当下美国社会的心态。面对高通胀、政治分裂和阶层固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命运寄托在概率和“下注”之中。从体育博彩到加密货币,再到预测市场,这类“赌徒心态”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
当主流金融机构也纷纷布局,预示着该现象已被资本和政策认可。ICE等巨头的投资,被视作政策支持的象征。
正如 SynFutures的CEO Rachel Lin指出:“预测市场的价值在于量化那些传统金融难以衡量的东西,如政策走向、技术创新和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此外,Polymarket推出的POLY代币等项目,为生态带来新动力。研究机构Delphi Digital预测,未来结合多市场数据与AI分析的预测工具,可能引领类似于“meme币”热潮般的新交易潮流。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美国监管机构对“衍生品”与“赌博”的界定争论未息,政策阴影仍是市场走向主流的最后障碍之一。
但资本、技术以及社会情绪的合流已势不可挡。人们以为自己在“预测未来”,其实这个全民下注的热潮,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哥伦比亚大学研究:Polymarket高达60%的交易量可能源于洗售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