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厅(FSA)正推进将105种加密资产纳入金融产品的分类,执行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定,并推动对加密货币收益征收20%的统一税率。
日本金融厅(FSA)计划将加密货币重新归类为金融产品,并引入新的披露和内幕交易规定,同时将加密货币的税率从55%调整至统一的20%。
最新资讯
日本金融厅(FSA)正在积极准备对该国加密货币监管框架进行全面改革。根据新计划,数字资产将依据《金融商品交易法》被归类为“金融产品”。
据《朝日新闻》周日报道,该方案将对在国内交易所上市的105种加密货币(包括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施加强制性披露义务,并首次将它们纳入内幕交易监管范围。
具体来说,如果该法案获批,交易所将被要求公开披露这些资产的详细信息,内容包括是否由明确的发行方发行、其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以及资产的价格波动特性等。
预计,该法案将于2026年提交给日本主要议会审议与批准,标志着该国加密货币监管迈向新阶段。
FSA同时推动对税收制度的调整。目前,日本将加密货币的收益归类为“杂项收入”,这意味着高收入交易者可能面临最高55%的税率——这是全球较高的税收水平之一。
新提案意在将105种获准交易的加密货币的收益,按照类似于股票的方式统一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从而简化税务制度并促进行业发展。
此外,该改革还旨在打击本地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根据新法,能够访问未公开信息的个人或实体(如即将上市、退市或面临财务困境的发行方)将被禁止交易受影响的加密货币,以维护市场公平性。
上个月的报道显示,FSA正在重新审查是否允许银行为了投资目的持有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按照现行规定,由于对价格波动的担忧,银行被禁止持有数字资产,但FSA计划在即将召开的金融服务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放宽此限制的可能性。
监管机构还在探索是否应允许银行集团申请成为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以便其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交易和资产托管服务,从而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与加密行业的融合发展。
相关资讯:新加坡发出警示称,未受监管的稳定币可能在新规出台前引发系统性风险,需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