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发布重要通知,针对虚拟资产“分层洗钱”行为,要求持牌机构对可疑资金流动保持高度警惕,这标志着监管措施已进入精确打击阶段。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近日发布重要通函,聚焦虚拟资产“分层洗钱”问题,要求持牌机构对可疑资金流保持高度警觉。这一举措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已进入精准打击、强化防范的阶段。
市场分析
在香港积极推动Web3生态建设、谋求成为国际数字资产中心的背景下,打击虚拟资产相关洗钱行为成为监管重点。2025年11月17日,SFC发布了重要的监管通函,要求所有持牌法团及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对涉及分层交易迹象的可疑资金转移保持高度警惕,从源头预防洗钱风险。这不仅反映了监管对不法分子利用持牌机构进行洗钱活动的关注上升,也展现了与警方等执法机构合作,通过“24/7止付”机制,提升虚拟资产犯罪监测与打击能力的决心。
一、重拳出击:打击虚拟资产“分层洗钱”行为
此次通函明确指出,虚拟资产领域的“分层洗钱”行为呈上升趋势,不法分子利用持牌机构进行复杂、频繁的分层交易,以掩盖非法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严重扰乱金融安全。
洗钱新趋势: 不法分子通过在持牌机构中执行多层次、碎片化的交易,试图隐藏非法资金的真实来源,涉及欺诈、诈骗等非法行为的收益也被反复洗白,以规避监管监测。
分层交易的预警信号: 高频繁的存取资金,快速转账以及交易链条的高度组织化,都是分层洗钱活动的重要预警迹象。尤其是资金在短时间内多次流转、虚拟资产频繁提取和转移,应引起监管关注。
标准再次强调: SFC强调,持牌机构及其高层必须严格遵守反洗钱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监控机制,保障金融体系的诚信与稳定。
二、监管执法联动:构建“24/7止付”防线
面对洗钱活动日益复杂的趋势,SFC不断加强与香港警方(包括反诈骗协调中心及财政情报组)合作,与持牌机构形成“公私营合作”的紧密联盟。
合作机制: 2025年9月起,所有持牌机构均已开始配合反诈骗中心实行“24/7止付”措施,快速拦截尚未完成的资金转账,阻断资金链,减少犯罪收益的提现及洗白过程。
成效显著: 在实施两个月内,约三分之一涉及诈骗的可疑资金被成功截留,大大提升了犯罪分子资金追踪与打击效率。
培训与宣传: 为提升行业对洗钱风险的识别能力,SFC举办线上研讨会,向持牌机构讲解最新市场观察和监管应对措施,强化行业的合规意识。
三、香港Web3市场:合规化加速,国际银行布局
在SFC严格防控洗钱的同时,香港Web3市场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吸引多家国际银行入驻,推动整体行业合规水平提升,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AMINA银行获牌: 2025年11月18日,瑞士加密银行AMINA(香港)有限公司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Type 1牌照,成为首家向专业投资者提供加密现货交易与资产托管服务的国际银行集团。其服务涵盖24/7交易、资产托管、加密资产转账至白名单地址等,支持13种主流加密资产,包括比特币(BTC)、以太坊(ETH)、USDC、USDT等,并采用行业领先的SOC 1/2 Type 2基础设施标准。未来,AMINA计划扩展至私募基金、结构化产品、衍生品及RWA(真实世界资产)Token化等业务,服务目标为机构、企业及高净值客户。
无牌平台整治: 11月15日,SFC将“HKTWeb3”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列入可疑名单,该平台未获得香港合法牌照,相关监管持续加强,打击无牌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四、未来挑战与监管展望
SFC此次通函体现了其对持牌机构落实反洗钱与反恐融资责任的持续督导,未来将继续加强法令执行力度。
强化执法行动: 监管将密切监察机构合规情况,对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机构采取果断处罚措施,以震慑潜在违法行为。
保持高度警惕: 叶志衡博士强调,持牌机构(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保持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及时评估内部监控体系的有效性,并对可疑交易进行早期预警,以避免被洗钱分子利用漏洞实施违法行为。
结语:
香港证监会此次发布的通函,提醒持牌机构警惕虚拟资产“分层洗钱”操作,并通过“24/7止付”机制与警方密切合作,彰显香港在打击虚拟资产违法犯罪方面的决心。未来,香港将继续依托严格制度、公私合作和科技手段,构建一个安全、透明、值得信赖的数字资产市场,让非法分子无处藏身。
相关推荐:HKTWeb3被列入警示名单!香港证监会:无牌平台冒充持牌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