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明确权属、具备产生现金流能力且符合法规要求的优质底层资产,同时规避法律边界和高风险投资标的。资产筛选和合规架构才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Real World Asset(RWA)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选择具有明确确权、稳定产出和合法合规的优质底层资产,并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和高风险标的。资产的选择与合规架构才是真正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作者:刘福淇,莫雨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WA(Real World Asset)即“真实世界资产上链”,指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中有形或无形资产数字化映射成可在链上发行、交易和管理的通证。换句话说,像USDT代表“链上美元”一样,RWA则是将具有明确所有权、可确权、价值可衡量的资产进行通证化。这一概念在2022年开始崛起,受到全球利率上升和加密市场收益下降的推动,2023年随着贝莱德等巨头入场及监管逐步明朗,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技术流程来看,RWA的通证化主要涵盖三大环节:
RWA不是凭空创造信任,而是将现实资产的信用基础转移至区块链生态中,追求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资产流动和全球扩展。同时,《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2025》也指出,“万物皆可RWA”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上链。
事实上,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的初始选择、发展阶段、对RWA的认知理解。选对资产是成功的基石,事半功倍。
本文将探讨如何筛选适合通证化的真实世界资产,分析优质RWA资产的共同特点与典型案例,并指出需避免的风险资产类型。
通证化不会改变资产的本质属性。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明确指出,对现实资产进行通证化不会改变其法律属性。若底层资产属于证券,通证化后仍视为证券,必须遵守相关证券法规。因此,“通证化证券”实质是将传统证券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底层资产依照证券法接受监管,而链上的通证层面还需要满足技术风险和合规要求。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ame Business, Same Risks, Same Rules),理想的RWA资产应具备以下五个特性:
基于上述宏观标准,以下几类资产在当前实践中表现突出:
(1)固定收益类资产
这类资产高度标准化、现金流稳定,是最自然的RWA标的。美国国债凭借无违约风险和高流动性尤其受到青睐。除美债外,欧洲及亚洲国家的主权债和公司债也在逐步尝试通证化,通常通过BVI基金或卢森堡SICAV架构发行票据。
主要参与者包括贝莱德等传统金融巨头,以及像Ondo Finance这样的加密原生机构。它们高度重视合规,通常通过设立SPV或受监管基金持有实际资产,为通证持有者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2)应收账款与特许经营权
基于真实贸易合同或政府授权,确权清晰、现金流稳定,适合供应链金融应用。关键模式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将应付账款上链,实现信用穿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可量化基础设施收益权
如收费公路、光伏电站、5G基站等,通常具有政府背景,现金流极其稳定,是经济的“稳定器”。
(4)高端实物资产
如稀有金属,具备存值和升值潜力,但传统市场流动性不足。通过解决确权、真伪鉴定、存储和交易的难题,RWA有望释放其流动性。
随着监管环境逐步完善,在满足严格验证和存储标准后,贵金属已成为合规的RWA标的之一。
在追求优质RWA的同时,投资者应清楚识别风险和禁区。目前国内法规已有明确定义: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号)
将虚拟货币定义为“特定虚拟商品”,禁止金融机构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若RWA通证锚定虚拟货币而非实体资产,将受到此政策监管。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年9月4日)
明确代币作为融资工具实为非法公开融资,禁止以拆分份额、降低门槛等方式变相开展ICO行为。
《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2021年9月15日,“9.24通知”)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但也强调只要项目锚定合法真实资产,不进行炒作,仍有合规空间。
《证券法》(2019年修订)
明确“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存托凭证及国务院认定的其他证券”。如果RWA通证承诺收益且可转让,可能被认定为“其他证券”,需要严格遵守证券发行交易的渠道和监管流程。
资产类型方面,以下类别需高度警惕:
“万物皆可RWA”的过热现象终将退去,优质资产的发行正逐步向信用良好的机构集中。在此背景下,打造优质RWA项目的关键,不仅在于审慎筛选资产,还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若您正在布局此领域,曼昆律师团队可为您提供专业的合规支持,帮助您稳健前行!
附荐:美国梦被劫持:为什么比特币(BTC)适合所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