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内,Stripe、Google、Visa等支付行业巨头纷纷推出AI代理支付协议和稳定币基础设施方案,这标志着以AI为驱动的商业新时代已全面到来,支付行业正在经历从协议、基础设施到流量入口的全方位重构。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Stripe、Google、Visa 等支付行业巨头密集推出了AI代理支付协议和稳定币基础设施方案,标志着一个由AI驱动的商业新时代已经全面开启。支付行业正经历从协议定义、基础设施建设到流量入口的全方位变革。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最近一个月没有关注支付行业,可能会错过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
9月29日,Stripe 与OpenAI联合宣布,ChatGPT用户可以在对话界面直接完成购物,无需跳转到商家网站。第二天,Visa推出稳定币预充值试点项目,允许金融机构用USDC和EURC进行跨境结算。一天后,Stripe再次出手,发布“Open Issuance”平台,允许任何企业发行自己的稳定币。
10月9日,有消息显示,Mastercard与Coinbase正在竞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BVNK,报价在15亿到25亿美元之间。而去年12月,这家公司的估值还只有7.5亿美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若将时间线延长到整个九月,就会发现,Mastercard、Google、Visa和Stripe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体发布了在AI支付和稳定币领域的重要创新和布局。
让我们完整回顾这个月的重要事件。
在短短一个月内,发布了九个重量级的重大新闻,这在支付行业中极为罕见。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幅全面布局的局面。
当AI代理开始取代人类发起支付时,一些关键难题随之浮出水面——由谁授权?由谁负责?如何防止AI因“幻觉”产生错误交易?
传统支付体系建立在人类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即“点击购买”。但当这个机制被打破时,授权和责任的机制就需要重新设计。
Stripe和OpenAI提出了“Shared Payment Tokens(SPT)”(共享支付令牌)方案。它是一种新的支付原语,允许AI代理代表用户发起支付,但不会触及用户的真实账户或银行卡信息。每个SPT都限定在特定商家和购物车总额范围内,既确保支付权限,又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
基于这项技术,ChatGPT的“即时结账”功能得以实现,用户可以在对话中直接购买Etsy的商品。未来,这一功能还将扩展到Shopify上的商家品牌,如Glossier、Vuori、Spanx和SKIMS等。
Google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它提出“AP2协议”,采用三种可验证的数字凭证——意图授权(Intent Mandate)、购物车授权(Cart Mandate)和支付授权(Payment Mandate)。其中,Intent Mandate定义用户授权代理购买的具体条件;Cart Mandate是对特定购物车的加密签名授权;Payment Mandate则向支付网络和发卡行发出信号,表示此交易由AI代理操作。
这一机制提供了细粒度的控制和可追溯的审计线索。Google强调,AP2是一个开放协议,是A2A(应用到应用)协议和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扩展,非任何单一企业所有。
Mastercard表现得更为务实。其“Agent Pay”方案强调兼容性,旨在让不同平台(如Stripe、Google和Ant International的Antom)无缝接入其支付网络。
这三大方案几乎同期推出,试图解决相似的问题,却走着完全不同的路径:Stripe抢占场景推动标准制定,Google先制定标准再吸引应用,Mastercard则维持开放合作,不求主导。历史告诉我们,掌握行业标准意味着掌控未来。这场协议之争,正悄然决定AI商业时代的权力格局。
数据显示,稳定币的交易总量早已超过Visa和Mastercard的合计。这个变化让整个行业重新警醒:稳定币不再是区块链的实验品,而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随着AI代理支付的崛起,稳定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放大。
AI代理需要全天候、快速、低成本且可编程的支付方式。传统的银行电汇需要几天时间,跨境支付还涉及多层中间机构。稳定币则几乎天生符合这一需求:几秒内结算、低廉费用,还可结合智能合约,执行复杂的支付逻辑。
Google的AP2协议已明确将稳定币定位为主要支付工具。在其设计中,稳定币成为AI代理间的通用“语言”,既能高效承载交易,又能保持货币稳定。
传统支付巨头采取了不同的策略。Visa推出稳定币预充值试点,允许金融机构用USDC和EURC为Visa Direct账户充值,实际上将稳定币纳入自身网络。Visa产品负责人Mark Nelsen表示,重建底层软件极为困难,将稳定币技术融入现有系统才是更可行之举。
Stripe则推出“Open Issuance”平台,支持企业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并允许企业分享由稳定币储备产生的收益。过去,Circle和Tether等发行商会把用户存入的美元投资于低风险资产,收益归发行方所有。而Stripe改变了这一格局,让企业和发行者共享收益。
Stripe总裁William Gaybrick指出,监管逐步明朗极大降低了企业进入稳定币领域的门槛。他预计未来将出现数十甚至上百种企业稳定币。这个平台支持多链运作,包括Ethereum、Solana以及Stripe自行研发的Tempo区块链。
此外,BVNK的竞购战彰显了稳定币基础设施的巨大价值。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币与法币的无缝转换,拥有广泛的银行合作和多地金融牌照,累计处理交易超过200亿美元。
去年12月,BVNK估值约为7.5亿美元,短短一年内跃升至15亿到25亿美元之间。Mastercard和Coinbase都在竞购这家公司,Visa和花旗则通过投资共同布局。
BVNK的价值在于它连接了传统法币体系和快速成长的稳定币网络。在AI支付环境下,这座桥梁的作用被重新定义。掌握它的企业,将获得连接旧系统与新兴数字货币的关键通道。
对Mastercard而言,收购BVNK可以快速补充稳定币基础设施,避免在新技术潮中被边缘化;对Coinbase而言,是向支付领域扩展的战略布局,打造属于加密货币的“Stripe”。
BVNK估值的飙升,反映出市场对稳定币基础设施的新定价。在AI支付席卷的时代,这些基础设施公司扮演着类似金库和清算所的角色,掌握着价值流动的底层管道。
协议和基础设施是阵地,然而真正的战场在应用层。谁能让用户习惯在AI平台上完成购物,谁就将牢牢占据未来商业的制高点。
ChatGPT的即时结账功能堪称里程碑,它实现了AI代理支付从概念到落地的第一步。用户可以直接在对话中购买Etsy商品,无需跳转网页。Stripe提供基础设施,OpenAI提供流量入口,两者协作,创造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预计此功能很快会推广到Shopify上的商家,诸如Glossier、Vuori、Spanx、SKIMS等品牌已准备上线。Sam Altman表示,这仅是“AI商务”的起点。
Google也在加快推进。未来几个月,他们将扩展AI Mode中的购物界面,集成交价追踪和直接购买功能。用户可以在AI界面浏览、对比、下单,交易通过Google Pay完成。
另一方面,Perplexity也在快速跟进,推出了“Buy with Pro”功能,并与PayPal合作,让用户在聊天界面直接完成支付。它还集成了Firmly.ai,为商家提供接入后台的便捷通道。
根据BCG在10月6日发布的报告,2025年7月,由生成式AI浏览器和聊天工具带来的零售网站流量同比激增4700%。这些用户的留存时间比传统访客多32%,浏览页面数多10%,跳出率降低27%。
更重要的是,这些用户在抵达网站时,已接近购买决策的最后阶段。Adobe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到2025年底,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预期会利用AI助手完成购物。
流量入口的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商业格局。过去,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或直接访问电商平台进入购物环节;而现在,AI平台正逐步成为主要入口。当消费者习惯于在ChatGPT或Google的AI模式中购物,零售商自有官网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这一趋势的后果极为深远。企业花费数十年的品牌建立和客户关系,可能被AI平台“夺走”。用户的行为数据和交易记录,将由AI平台掌控而非零售商所有。
过去一个月,我们目睹支付巨头在三条战线上全线出击。
在协议层,Stripe的ACP、Google的AP2、Mastercard的Agent Pay,正争夺制定AI代理支付规则的主导权。这些协议定义了AI代理如何发起支付、授权及责任归属。掌握这些协议,将意味着在AI商务的规则制定中占据话语权。
在基础设施层,Visa的稳定币试点、Stripe的Open Issuance以及BVNK的争夺战,展示了谁能掌控价值流的核心通路。稳定币的交易量已超过传统支付网络,成为AI代理支付的重要工具,拥有稳定币基础设施的企业,将掌握未来支付体系的清算和发行权。
在应用层,ChatGPT的即时结账和Google的AI Commerce,则在争夺新兴的用户流量入口。用户逐渐习惯在AI平台完成购物,这将逐步替代传统电商网站和品牌主页。流量的转移意味着商业权力的重新洗牌。
这些分散的动作实际上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在AI代理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背景下,重新制定通用规则,定义商业生态的基本面。
这里,权力的重组正在发生——从人类到代理,从品牌到算法,从支付网络到基础设施公司。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重塑市场格局,而AI支付也不例外。
在这场变局中,值得关注的,或许不是谁会赢,而是谁会被边缘化。
BVNK不到一年的估值翻三倍,就是最直观的信号。市场正在为支付生态链重新定价。那些仍在观望的企业,可能早已错过入场良机。
过去一个月的事件不代表变革的起点,而只是加速的开始。监管框架逐渐成型,技术能力不断成熟,市场需求愈发明显。接下来,只有执行与竞争,才是真正的战场。
一个新的商业秩序正在形成。那些尚未意识到自己位置已被改写的企业,将在这场变革中付出代价。
相关报道:SWIFT区块链能否挑战Ripple在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