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它们,究竟是为了增加加密货币的风险敞口,还是为了追求那个已经破灭的溢价幻想?
买它们,究竟是为了获得加密资产的敞口,还是仅仅沉迷于那已成为幻觉的溢价?
市场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潮 TechFlow,作者:Davi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Bitcoin(BTC)从历史高点$126,000一路下跌至$90,000以下,约25%的回调引发了市场恐慌,恐惧指数已降至个位数。
然而,仍有人在不断购买。
11月17日,Michael Saylor在X(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Big Week”。
随后公告显示,MicroStrategy(MSTR)再次购买了8,178枚比特币,花费了8.356亿美元,持仓总数突破64.9万枚。
不要惊慌,最大的多头依然存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虽说Saylor的评论区一片欢腾,但有人翻查了关键数据:
MSTR的市净值倍数(mNAV)已接近跌破1的临界点。
mNAV,即市场净值倍数,是衡量MSTR股价相对于其持有比特币资产的溢价水平的重要指标。
简单来说,mNAV=2,表示市场愿意用2美元购买价值1美元的比特币资产;mNAV=1,表示溢价已完全消失;mNAV<1,则意味着股价出现折价交易。
这一指标关系到Saylor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
对比去年3月,BTC下跌超过25%的时间点。当时,受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影响,市场一片哀嚎,纳斯达克指数单日暴跌3%,加密市场也受到波及。
在那次下跌中,BTC价格从$105k跌到$78k,跌幅超25%。但那时,MSTR的状况完全不同。
当时,mNAV依然维持在2左右,Saylor手中掌握着一系列融资工具:可转债、优先股、ATM发行... 随时能拿到资金进行抄底。
然而这次呢?mNAV已经跌破了1。
这意味着用股票融资买比特币的策略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例如,发1美元的股票可能只换来价值0.97美元的比特币,不再是抄底,而是倒贴钱进去。
根据MSTR第三季度财报,公司现金余额仅剩5,430万美元。
换句话说,不是Saylor不想大手笔抄底,而是真的买不起了。
不相信Saylor买不起?不妨看看去年同期的情况。
2024年11月,特朗普当选,BTC价格狂飙,从75,000美元升至96,000美元。
Saylor在干什么?大手笔买入比特币。
钱从何来?发行债券。一笔30亿美元的可转债,2029年到期,而且不用支付利息。
一年后,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价格变化,融资方式的转变也引人关注。
去年,Saylor借了30亿美元买比特币,这笔债务免支付利息,到期还本,相当于“白借”。
今年,Saylor只能发行一种特殊股票——永续优先股——每年向持有人支付9%-10%的红利,资金由公司账面提取分发。
条件变差,市场可能对MSTR失去信心,不愿白白借钱给他了。
但mNAV跌破1带来的真正危机,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种螺旋式下行已经在发生中。
从年初到现在,BTC价格仅下跌了4.75%,而MSTR股价已下跌32.53%。
11月17日,MSTR股价跌至52周新低的$194.54,连续六天下挫;从年内最高点计算,已下跌49.19%。
相较于BTC,MSTR的股价已落后27个百分点。市场也在用脚投票,宁愿直接投资比特币,也不愿持有溢价股票。
此外,进入2025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用比特币和其它加密资产作为财库储备,MSTR已不再是唯一选择。
当竞争日益激烈,加密市场整体低迷,投资者为何还会为MSTR支付溢价?
微策略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不断通过融资买入比特币,用比特币的升值支撑股价,再用股价溢价继续融资。
但当比特币大跌,且mNAV跌破1,这个“循环”变得前所未有地脆弱且难以持续。
虽然Saylor仍在买入,但弹药明显不足。
MSTR的窘境并非孤例。
整个加密财库(Digital Asset Treasury,DAT)板块,11月普遍陷入困境。
首先,持有比特币的公司:
这些公司采用“矿工+财库”的模式,11月前两周,比特币价格下跌约15%,但股价跌幅却超过30%。
而持有山寨币的公司,现状更为艰难。
持有以太坊(ETH)的公司:
这些公司将ETH作为主要资产,11月前两周,ETH价格从$3,639跌至$3,120(-14.3%),股价则跌了17%-20%。
持有Solana(SOL)的公司:
其中DFDV公司表现尤为极端,2025年初曾因SOL资产策略,其股价飙升24,506%。但到11月17日,股价从高点$187.99大跌至约$6.74。
持有币安币(BNB)的公司:
为什么持有山寨币的公司跌得更厉害?原因很简单:
这次大跌是一场全面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持有BTC还是山寨币,相关公司的股价都远超其财库资产的跌幅。
持有山寨币的公司,受到的冲击尤其严峻。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连Saylor都已买不起,您的数字资产股票还算安全么?
答案已不言而喻。11月的市场狠狠撕破了DAT股票最后的遮羞布。根据SaylorTracker的最新数据显示,MSTR持有的比特币市值已跌破600亿美元,浮盈也即将跌破100亿美元关口。
当mNAV跌破1,MSTR这台“比特币印钞机”的模式就逐渐失去效用。通过发行股票购买比特币的策略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融资成本攀升,弹药不足,成为Saylor必须面对的难题。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DAT类公司的资金流入量已创下近年来最低点,显示投资者信心在 weakening。
比特币矿工股价普遍下跌约30%,ETH相关财库公司下跌20%,而持有山寨币的公司更是遭受重创。无论是哪一类公司,它们的股价下跌均远超其持有的资产价值。
这些现象的背后,既有当下宏观市场投资者避险抛售的大环境,也反映出DAT模式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在市场下行时,这些股票的杠杆效应会被放大,实际上买到的不是“溢价的比特币敞口”,而是一个带有杠杆的下跌放大器。
如果你还持有这些股票,也许该问问自己:
买它们,是为了真正的加密资产敞口,还是仅仅还沉迷于那个已不复存在的溢价幻想?
相关推荐:“加密寒冬已至”——Mark Yusko解析未来可能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