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交易,只进行套利操作。
Do not trade, only perform arbitrage.
在币圈,我们专注于套利,而不是频繁交易。
分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潮 TechFlow,作者:Ad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的加密市场变化不大,整体氛围较为平淡。
山寨币行情整体低迷,只有少数链上交易高手还能持续盈利。
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市场中,仍有人在默默获利。
他们甚至可以被称为“圈外人”:
对加密货币没有盲信,不关心基本面或流行的话题,更不炒作情绪。
他们的核心原则只有一句:只套利,不交易。
最近“玩偶姐姐”的文章刷屏,从某种角度看,她也是一个套利者,靠算法、情绪变化和流量差异生活。
她和币圈的套利者,本质上做的事情相似:在规则的缝隙中寻找机会,用执行力放大利润。
在这个投机与创新共存的市场中,套利者往往比“建造者”更清醒。
他们洞察系统漏洞、激励错位、规则滞后,以及人性的贪婪。
本期,我们采访了几位不同类型的套利者,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在币圈赚钱,也可以很稳健。
大家好,我是老六,2021年进入币圈。
像很多人一样,刚开始是在2021年中狗狗币(DOGE)和柴犬币(SHIB)达到巅峰时入场。我有一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盲目买入还赚了不少钱,他极力推荐我:“来吧,这里一天能赚1万!”
你也可以猜到:在这波狗狗币的奇迹中,他赚了,我亏了,成了“接盘侠”。但那次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市场情绪可以迅速转变为财富。
之后在年底链游的最后狂欢后,长达4年的熊市到来。也正是这段熊市,让我开始关注一些现象,比如交易所之间的价差,BTC和ETH的汇率差异。
当时我还没想用它盈利,只是觉得这些错位太明显:信息延迟和价格差异就是钱。后来我发现,Web3中的信息差实际上可以被有效利用。我从观察者逐渐变成了套利者。
我的专业和工作虽然跟金融略有关系,但我并非专业交易出身。
很多人一听到“套利”二字,便觉得需要高端技术和脚本,其实不然。起初我用的办法非常原始,就是手动搬砖,没有脚本,没有机器人,只凭眼睛、手速和网速。
后来才跟伙伴学习使用工具和脚本,甚至尝试量化交易,但核心依旧是草根试错和不断迭代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作为草根背景的人,我看币圈有一双“第三视角”。我不迷信新金融,也不排斥技术,我不会完全依赖交易,而更偏向套利逻辑。简单易行、门槛低,我就去尝试,边干边学,精益求精,这一直是我的做事方式。
如果是有Quant(量化)或外汇背景,可能一开始就会用到华尔街那一套对冲策略,但那样就少了很多野路子的乐趣。
我在2021年年底首次成功套利,当时币安和OKX平台上的BTC和ETH经常出现价差,于是尝试手动搬砖。在币安以3600美元买ETH,OK价差大约是3630美元,理论利润约为30美元/ETH。但由于链上拥堵,价差很快消失,而且转账手续费和延时会侵蚀利润。最终算算,实际净赚远低于表面上的差价。虽然赚得不多,但我体会到套利的乐趣。
面对大量新项目,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面——比如总锁仓价值(TVL)、链上活跃度、团队背景、协议收入和社区热度;二是套利空间——评估市场效率,如流动性不均、空投机制漏洞等。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形成价格闭环,我就不会涉足。问自己三个问题:
答案都是“是”的话,说明这里或许存在套利空间。尤其偏好DeFi和跨链项目,它们的套利机会更多。
坦白说,套利很折磨人。表面上每天在“薅羊毛”,实际上是在“薅自己的神经”。
要应对延迟、波动和孤独,没有规律的人很快会被焦虑吞噬。此外,要学会及时“关机”。赚到一笔钱、亏了也别死磕,要知道休息的重要性。身体和精神都清醒时,机会才更清晰。
我最近买了个鱼缸,开始养孔雀鱼,工作之外很治愈。养鱼的诀窍是养好水,让它自己繁衍,正如我们做套利的终极目标——让系统自己运转良好,不断持续。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相信:整个币圈其实都是在套利。无论是积分、空投、薅补贴、卡规则、低买高卖,本质上都是利用系统的某些不对称之处。撸毛是底层形式,量化是高级玩法,但背后逻辑一样:发现低效,用执行力放大收益。
所以我常说,套利不是一套策略,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发现价格差,更是思维的升级:让你永远在观察-验证-执行的循环中。当你持续保持这种敏锐度,就不再只是赚价差的人,而是会不断扩大收益的“价差猎人”。
拥有套利思维后,你会发现:币圈其实不像赌场,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对效率、欲望和执行的理解。
我是清水哥,专注套利已超过3年,主要做一级市场的新股打新。
我第一次听说区块链还是在2020年,那时我从事跨境电商,但生意遇到瓶颈,急需寻求新的出路。
后来在一个付费社群中认识了一些币圈朋友,便跟随他们学习。那段时间我非常渴望成功。到2022年到2023年4月,我购买了许多课程,也加入了不少付费群,希望找到赚钱的机会。
幸运的是,2023年5月市场出现了铭文(NFT铭文、链上资产标记)项目。我用信用卡贷款1万开始试水,结果非常顺利,从5月至年底,我最高浮赢超过千万。但因为第一次接触此类新鲜事物,缺乏耐心和纪律,没有及时止盈,最后利润回落。虽然如此,这次经历让我偿还了部分负债,还剩余一些资本,用来购买比特币作为长线投资。
从那之后,我把币圈的打新套利作为主要职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关注最新项目资讯。我建立了“星星之火”付费社群,最大时有上千人。每天将市场上最新的项目更新给群友,编写操作指南,带领大家通过无风险套利实现收益。
给新手的建议:
回想起一个教训:我曾参与一个叫PIPE的项目,成本只有0.8美元,后来价格上涨到8000美元一张,实现了数万倍的收益。我一时贪心,死抱不放,等待价格再创新高,结果项目归零。这让我深刻明白,贪心会带来大损失。不要盲目追逐暴利,而要脚踏实地逐步变富。
目前市场上没有特别火的新项目,我的圈子也逐渐转为多元化,分享各种有潜力的项目,比如币安的Alpha、Spark协议等。我注意到,一切影响获利的,归根结底是心态:很多人从开始的不关注,到之后的高攀不起,再到FOMO入场,最后被套。很多韭菜都梦想一夜暴富,但现实很残酷。最终,自己与内心的矛盾让他们越走越远。
我是雷子,已从事套利4年,主要专注于Solana生态系统内的多交易所高频套利。
我进入加密行业是偶然之举。2021年DeFi爆发初期,我在传统医疗销售工作中偶遇社区,看到DeFi的繁荣,便开始试水山寨币和MEME币交易。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靠反应速度和信息差获利”的行业逻辑,也意识到这里不同于传统金融,有很多机遇。
真正成为“深耕者”的转折是在2024年,参与Solana链上的DEX套利。当时Solana上的MEME币交易极为火爆,交易量飙升,但开发套利机器人的开发者还不多,我立即抓住机会,带领团队,从以Jupiter协议为基础开发第一代套利工具开始,逐步迭代到支持链上链下计算、动态路由优化的第三代策略。不断提升套利效率,追求“精细化”与“技术领先”。
初期,我也跟着社区投机追热币,但很快就发现这种靠行情涨跌的模式极不稳定:有时运气好赚了,一遇市场回调或项目跑路,资金就损失惨重。特别是2022年市场回调后,我意识到:
我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暴利,而是稳步增长的路径。保护本金,逐步积累收益,才是长期立足的关键。我现在的项目筛选核心逻辑是:围绕“套利需求”。通过自己写的脚本,实时监控Solana链上代币的交易量,重点关注“突然放量”的代币——比如单日交易额从几十万涨到几百万美元,或者在多个DEx同时出现流动性增长。这些信号暗示潜在套利空间。然后评估平台价格差和滑点成本,判断是否值得入场套利。
近年来,套利赛道的变化可以总结为:门槛不断提高,竞争逐渐趋向专业化。早期用简单脚本抓价差即可盈利,现在则要求链下精算、动态路由、超低延迟和先进的风险控制模型。硬件方面,也有人租用离验证节点很近的专用服务器,优化网络带宽,以压缩交易延迟到几毫秒以内。团队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和量化背景的人加入,技术门槛和竞争压力都在不断提升。
回头看看,我觉得最大的遗憾不是一次亏损,而是在早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错失多次行业机遇。看到机会摆在眼前,却因为技术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别人赚到钱,那种无力感远胜于亏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才是行业竞争的核心”。我现在每天都会投入时间学习Rust、研究链上交易底层逻辑、跟行业大佬研习策略优化。坚信:加密套利不靠运气,而是靠技术。只有不断攻坚核心技术,提升能力,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生态中站稳脚跟,避免再次被技术差距所遗憾。
我是晴山,加入币圈已三年。
最初在2022年底,通过“生财有术”等平台,了解了Web3的整体趋势,觉得这里充满成长空间,遍地黄金。
在这段时间里,我接触了很多人,也通过参加各种社区活动逐步融入行业。
在过去三年里,我尝试过炒币、定投比特币、玩土狗(低价币)、薅空投,后来发现非对称的收益更适合我。没有金融或交易背景,之前在传统行业做软件开发,培养了更严谨的项目判断习惯。毕竟,程序是人写的,没有百分百的信任。
每年市场都会出现新热点,我一直在跟随学习和调整。2023年是我赚得最多的一年,尤其是链上铭文项目和一些优质项目崛起。起初主要靠单账号操作,后来开始利用人力和团队力量提高效率,2024年我更是参与了Bitget的一些理财激励和币安的Alpha活动,收益逐步稳定甚至达到六位数。
今年,币安的活动与项目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比如币安推出的“zerobasezk”理财,年化收益率超过十六%。
不过,我觉得这个套利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盈利空间逐渐减少,时间窗口压缩,未来短期内留存的可能性不大。每个新兴市场的规律都是:少部分人先行获利,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获利难度上升,最后出现培训和知识付费行业的兴起,逐渐回归常态。
如果未来这个赛道不再有机会,我会考虑转向其他领域,比如港股打新等传统市场。我的另一个早期副业是做A股可转债打新,那个市场几乎无风险,直到新规推出前都如此。
总的来说,任何容易赚钱的地方,都在不断变化,币圈、可转债,都只是载体而已。
从行业趋势看,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行代币,以及比特币ETF、以太坊ETF的逐步展开,加密行业正在向大众普及,未来很可能成为重要的主流行业。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加密将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资产类别。
我的建议给同行和新手:
黑天鹅肯定会发生,要做好风险控制,永远不要all in。
机会很多,但本金有限,要珍惜每一笔投资的价值。
保持平常心,把赚钱作为一门技能不断磨练,时间会证明一切。
另外,关于未来能否准确预测市场崩盘,ChatGPT等工具也许能提供一些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终究,理性和风险控制才是真正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