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 >   正文

"重大进展!数字藏品法律属性确立与行业新规发布,关乎每一位行业同仁"

国内首部NFT数字藏品标准发布,并与温州数据资源法庭的司法认定相结合,共同确立了“虚拟财产与知识产权”双重法律保护体系,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

国内首个NFT数字藏品标准正式发布,并结合温州数据资源法庭的司法认定,共同建立了“虚拟财产+知识产权”的双重法律保护体系,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双突破!数字藏品法律定性+行业新规,影响每一位参与者 市场分析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演进,数字藏品作为融合文化价值、技术创新与投资潜力的新型数字资产,借助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特点,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热点之一。

最近,温州数据资源法庭作为全国首家以“数据资源”命名的专业法庭,其对数字藏品法律属性的创新司法认定,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首个区块链×NFT数字藏品标准的出台,也标志着行业标准化建设迎来了关键性的里程碑

飒姐团队将结合以上司法实践与行业标准,系统剖析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全面梳理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并为企业合规运营、投资者权益保障及监管体系完善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一、温州数据资源法庭的创新司法认定

此前,国内法律尚未对数字藏品作出明确规定,学界存在“物权客体说”“知识产权客体说”“虚拟财产说”等多种争议。温州数据资源法庭作为全国首个以“数据资源”为名的专业法庭,在相关案件中做出的开创性认定,为界定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提供了司法实践依据。

1. 案件基本情况

A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数字藏品的销售、收藏及二手交易。2022年6月,陈某通过该公司平台注册账号并实名认证,累计充值54428元购买数字藏品。2022年9月,A公司发布分红公告,随后一个月又宣布退还部分资金,按照30%的比例返还,陈某不同意退款方案,引发法律争议。

2. 法院核心法律观点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重点关注数字藏品的法律性质、交易合同的合法性以及退款方案的合理性,最终形成了三大法律认定:

第一,确认数字藏品具有交换价值,属于受法律保护的数字资产。

法院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藏品实现了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用户通过合法交易获得的数字藏品,不仅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更具备市场认可的交换价值。因此,数字藏品作为交易标的,其财产权应受到法律保护。这一认定突破了“虚拟财产是否具有交换价值”的传统争议,明确了其财产属性。

第二,数字藏品交易合同的效力前提为行为合法。

法院指出,A公司的经营范围合法且包含数字藏品相关服务,其交易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注册协议和交易规则构成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双方应依照合同履行义务。须注意,数字藏品交易不得违反金融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等规定,否则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第三,平台变更交易规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认为,A公司在用户已购藏品基础上,未经协商即发布退还方案,属于单方面变更合同的主要内容,构成违约。用户有权选择接受退款或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平台不能以行业风险为由,单方面免除责任。

综上所述,这一认定与杭州互联网法院在首例NFT数字藏品侵权案中的观点一致,后者认为,数字藏品作为“新型数字出版物”,其知识产权应受著作权法的规制,建立起“虚拟财产+知识产权”双重法律保障体系。

二、国内首个区块链×NFT数字藏品标准

近日,智合标准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区块链知识产权系列标准,《基于区块链的NFT数字藏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正式出炉。这一标准覆盖了“选链-审查-确权-授权-流转-维权-终止”全流程管理,为数字藏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制度化、可操作的规范工具,助力行业在合规框架下高质量发展。标准的七个关键环节具体包括:

1. 选择链条与技术合规

标准要求数字藏品交易选用符合法律法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确保链上数据自治合法、安全且可追溯,杜绝使用匿名链,避免洗钱、非法集资等风险。

2. 前置审核与权限确立

平台须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核机制,铸造者需提供权益证明或合法授权文件,平台负责核实数字藏品的原创性和合法性。鼓励利用区块链存证技术以实现权利的明确归属和确权。

3. 授权与流通规则

规范数字藏品的授权模式,明确铸造者、平台和用户之间的权利义务,授权文件需注明使用范围、期限及收益分配。交易信息应公开透明,禁止操纵市场价格或虚假宣传。

4. 维权与终止机制

建立侵权投诉处理机制,平台应在接到侵权通知后,第一时间采取删除、下架等措施。同时,制定明确的交易终止流程和条件,保障用户权益在平台停运或藏品下架时得到保障。

配套标准《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存证管理规范》同步发布,为数字藏品的存证提供全面指引,涵盖文字、音视频、AI作品等多类知识产权,形成“存证-确权-授权-流通-维权”的闭环合规体系。

三、数字藏品交易的风险提示

尽管司法认定明确了法律属性,行业标准指明了合规路径,但数字藏品交易仍存在多重法律风险。结合行业乱象与司法实践,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尤为关键:

(一)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侵权行为是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未经授权擅自铸造及发行,平台或个人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将他人作品变为数字藏品销售,如杭州某法院审理的“胖虎打疫苗”NFT侵权案中,平台允许用户上传侵权内容被判赔偿;
二是超出授权范围使用,获得授权后超出协议约定进行商业利用或发行;
三是对作品进行简易改编后进行再铸,涉嫌侵犯改编权。

(二)非法经营与金融风险

部分平台进行违规交易,涉嫌非法经营,包括:
一是未取得所需经营许可证,从事网络文化、增值服务等业务,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二是以“转赠”“寄售”等名义规避监管,进行二级市场集中交易,可能违反金融监管规定;
三是大规模发行同质化藏品,通过虚假宣传或操纵价格,导致市场非理性波动,相关平台已被公安立案调查。此外,有的平台涉金融产品,推出“质押借款”“分红”等服务,本质可能构成非法集资或诈骗。

(三)合同履约风险与平台跑路

平台的履约能力对用户权益至关重要,包括:

一是擅自修改交易规则,比如调整藏品属性、终止交易或降低退款比例,构成违约,比如前述温州法庭案件中的退款行为;
二是平台运营不善或恶意跑路,导致用户无法提取藏品或资金损失;
三是技术故障、黑客攻击等导致藏品丢失或数据泄露,侵害财产权和个人隐私。

与建议

司法认定与行业标准的“双重突破”,共同推动数字藏品行业由探索走向规范。但是,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对创作者和权利人:建议通过区块链存证完成作品的权属确权,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选择合规平台发布产品,签订规范的授权协议;一旦发现侵权,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投诉或提诉维护权益。

对投资者和用户:应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平台,细致阅读交易规则及风险提示,避免参与高风险投机;保护个人账号和敏感信息,避免密码和验证码泄露;理性判断数字藏品的实际价值,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特别提示:日本金融厅(FSA)已计划将加密货币归类为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目标税率为20%。

最新快讯
快讯加载中...
查看更多
热门币种
BTC比特币
60,963.61 USDT
¥435,103.38
-2.72%
ETH以太坊
3,368.69 USDT
¥24,042.67
-0.3%
BNB币安币
570.68 USDT
¥4,073.00
-0.28%
USDT泰达币
1.02 USDT
¥7.25
-0.19%
SOL
135.96 USDT
¥970.36
+7.66%
USDC
1.00 USDT
¥7.15
-0.01%
TON
7.59 USDT
¥54.14
+4.55%
XRP瑞波币
0.47720 USDT
¥3.41
+0.48%
DOGE狗狗币
0.12210 USDT
¥0.87140
+2.43%
ADA艾达币
0.39050 USDT
¥2.79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