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正在构建一个新的层级,这个层级的目标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追求真相。市场、人工智能和协议是否能够修复已破碎的科学和验证体系?
加密货币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层级,这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揭示真相。市场、人工智能和协议亟需修复科学和验证体系的破损。
观点作者:Sasha Shilina,Episteme创始人、Paradigm研究所研究员
在2024年,《自然》杂志报告了创纪录的科学论文撤稿数量:超过1万篇因欺诈、重复或方法缺陷而被期刊撤回。长期以来被视为学术合法性支柱的同行评议系统正在受到挑战。这个系统反应慢、不透明,且易于操控。
与此同时,基于这些有缺陷数据集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得出了自信但荒谬的结果,论文引用了不存在的研究,研究决策受到影响力而非理性推理的驱动。互联网曾被誉为知识民主化的力量,但现在却成了错误信息、点击诱饵和操控数据指标的战场。
我们正处于一个认知危机之中。
然而,在Crypto X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论坛中,一种新的架构正悄然形成。这并不是为了转移价值,而是为了验证真相。
在加密世界中,二层网络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帮助以太坊更快、更便宜地处理更多交易。但如果真正的可扩展性瓶颈不是金融的,而是认识论的呢?
科学未能有效扩展,声望等级制度、传统期刊和资金的把控者都成了瓶颈。杰出的假设在资金的审查下受阻,复制研究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而错误的修正往往需要数年之久。
"真相的二层网络"究竟是什么?这个系统会将科学假设转化为链上对象,进行公开、持久和开放的审查。参与者不再在社交媒体上抒发信念,而是押注于自己的信念,把真实的资金投入其中,从而承受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的形成是一个混合过程:人工智能模型解析和评估证据,人类验证者对结果进行质疑或确认,去中心化预言机透明地记录结果。关键在于,激励从声望转向准确,奖励那些正确的人,而非仅仅是地位高的人。
这并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也不是去中心化科学(DeSci),而是代理性去中心化科学(DeScAI)。更为激进的是,这实际上是认知金融:围绕声明而构建的市场,而非代币。
这并不仅仅是科学赌注,而是一场结构性的颠覆。当前,学术经济奖励的是“有趣”,而非“正确”。引人注目的论文能够获得媒体关注和资金续期,不论其研究发现是否可被复制。与此同时,复制研究、零结果和低调的研究工作往往被忽视。
预测市场有可能扭转这一局面,它们为你的正确性付费,而不是为了你的知名度或机构的认可,而是为了简单地对世界做出的正确判断。如果生物技术研究人员预测特定化合物会使小鼠肿瘤生长减少20%,若他们预测正确,他们就获胜;若不然,他们就失利。简单、透明、真诚。
在这个模型中,信念成为可衡量的资产,知识也变得流动。市场不仅仅交易代币;它交易的是认知信心。
在加密货币中,“预言机问题”是如何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无信任地引入区块链。在这个认知架构中,预言机不仅仅是信息来源,它还调解被接受为真相的标准。
这引发了令人不安的问题:谁有权决定什么是真实的?人工智能能否作为可靠的裁决者?当市场出现错误时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没有单一的预言机,而是一个协议。解决方案成为一个过程:部分自动化、部分争议和部分历史。参与者会挑战、更新和完善声明。真相变得迭代、开源且开放争论,像代码一样灵活。
是的,这为认知波动性打开了大门。在一个即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会犯错的世界中,波动性是否比滞后更好?
互联网颠覆了出版,区块链颠覆了金融,而现在,知识的协议化正在发酵。
在这一新兴范式中,知识本身的架构正在被重新构建。论文不再是静态PDF,而是动态合约,这些合约嵌入预测权重,旨在提供信息并接受测试。引用不再只是学术姿态;它们转换为带有信心分数和可追踪影响的链上链接。曾经封闭的同行评议机制现在已演变为开放的对抗性验证市场,在此过程中,声明可以在公众视野中被挑战、修订和解决。
在这个模型中,科学不再是静态档案,而是一个经济的、动态的和多元的活生生的系统。
我们已经为金钱、时间和注意力定价,而从未真正为信念定价。直到现在。
一种新的市场正在出现,它不再奖励投机,而是重视验证——在充斥噪音的时代中,围绕真相调整激励的公民工具。问题不在于这些市场是否有风险,所有市场都有风险。问题在于:我们能承受不去尝试的后果吗?
如果说加密货币是新的互联网,那么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表情包、模因币和猴子JPEG,而是下一个认知时代的基础设施:在重要时刻为公众验证重要的事情。
下一个重大层级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真相。
观点作者:Sasha Shilina,Episteme创始人、Paradigm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推荐:美国财政部的DeFi身份识别计划“就像在每个客厅都装摄像头”。
本文仅供一般信息目的,不应被视为法律或投资建议。此处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意见。